二战日本90式、98式钢盔

二战日本90式、98式钢盔

日本军在战败投降之前,一共使用过两款制式钢盔,分别为90式和98式钢盔,日文称九〇式鉄帽和九八式鉄帽。1920年代以前日本军队没有制式钢盔,在1920年代中期,受到一战壕垒战的战术影响,日军发现壕垒战中火炮破片伤害是士兵伤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,因此发起了研制国产钢盔的计划,在研发过程中参考了法国、英国和德国的钢盔制式,同时开发了几十个不同型号的产品,其中也包括了有英国式遮檐和德国式护颈的钢盔种类,甚至还有在头顶部有樱花型装饰的钢盔款式。但综合了成本和性能因素之后,最终选定了后来的简单外形,在1930年(皇纪2590年)开始正式装备军队,区分为兵器类,命名是鉄兜(九〇式鉄兜)。1932年4月28日陆普第2748号文件正式定名为90式铁帽,区分在被服类。
该款90式钢盔采用碳素钢制作,厚度1mm,全重1公斤,有大小两种规格,大号高153mm、宽236mm、长280mm、小号高150mm、宽234mm、长268mm,前后左右对称外形,有良好的被弹曲面,钢盔下缘稍宽形成一个稍突出的帽檐。在头顶上部有4个小的气孔以作通风之用。日本陆军采用的90式钢盔前部正中印有日本陆军的星形徽记(星徽),日本海军使用的钢盔在同样位置印有锚状标记以示区别。钢盔内部是采用皮革制作的内层,钢盔与皮革内层之间是麻布制作的内衬。内衬下联固定带,以平打纽式颚纽作为固定。
与钢盔配套的附属品还包括防止日照过热的布制钢盔套(鉄帽覆)和用来插伪装物的伪装网(拟装网)。在佩戴钢盔时日军士兵要先将略帽(战斗帽)反戴,然后将钢盔戴上。
90式钢盔研制的时候是以防炮弹破片的目标研制,且钢盔采用碳素钢制作,硬度大而韧性不足,对于步枪直接射击的防御效果很不理想,根据日军使用的调查,上海事变中第9师团使用的300个被击中的钢盔样本,被穿透的有45%。根据事后确认,7.7mm的李恩菲尔特步枪子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贯穿90式钢盔,这种防御无疑是极不理想的。

 

 

90式钢盔

 






 

于是日军在32年5月开始研制更有效的98式钢盔。
98式钢盔主要是在32年开始研究,34-37年由神户制作所制作了32个样本,最终还是选用了原来90式铁帽的外形,并确认在38年8月(皇纪2598年)定型,称为98式铁帽。
98式铁帽采用了镍合金钢而不是碳素钢作为材料,厚度由1mm上升到了2mm,内层用了大厚度的纤维织物内衬代替了麻布,重量也由1KG上升到了1.9KG。附属品方面增加了重量为0.9KG的前铁。该前铁是98式钢盔的一个2mm厚度的半圆形加厚层,可以安装在钢盔前面增加钢盔的防御能力。

经测试,98式钢盔可以抵御500米距离的7.7mm口径步枪弹的射击。加装了前铁之后可以抵御300mm距离7.7mm 步枪弹的射击。防御效果可以和同时期其他强国的钢盔相媲美。
但是虽然98式钢盔的性能普遍优于90式钢盔,但是由于日本贫弱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战时生产的紧张情况,实际装备的98式铁帽数比例并不大,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仍然普遍以90式钢盔为最主要的装备。

98式钢盔



 

我们拥有本网所有图片和参考材料的版权,本网站所有图片和参考材料没有我们的许可不能复制,而经许可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。 注;电子邮件地址:kenyung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