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革命军的 “军人魂”-佩剑

    “军人魂”,何物也?

    这是上个世纪前半叶,中国“正统”军队,亦即国民党军的一种制式短剑。它是中国历史上离我们最近的国民党军中佩剑。

    长期以来,这种短剑既闻名遐迩,又雾盖云遮。单从叫法上说,它起码有这样几种名字:军人魂、中正剑、成仁剑、自杀剑,近来更有人称之为“黄埔军魂-将军剑”……

    它的正规名字,其实就叫“短剑”。

    短剑,亦即“军人魂”,是和礼刀、军刀并行的一种军官装具,属军官的一种常规服饰。

    那么,既属常规佩挂之物,故而短剑比之礼刀、军刀(此两物实即同一形制的全长94公分的指挥刀,区别在于花饰的繁简不同)更易流行且其终得大行,十数年内,礼军两刀日形式微,唯“军人魂”独步天下,遂演成“国军”的一种象征物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的颁发量有多少?数字应当是惊人的。

    这里要说明,“军人魂“短剑,开始并非一般军官的装具,而是(以后也大量是)作为特定的颁授之物。如惯称“黄埔军校”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多获赠一把纪念剑(30年代中期始)。还有各军政部门,各地方势力,各要人官长,以及一些社会团体,也以颁剑为一时之尚。仅黄埔军校在大陆解放前,23期学生含各分校与各种训练班毕业生,即达23万余人,获剑者起码都应以十数万计。如此计算,“军人魂”的总的颁发量,即使是保守的估计,也当在百万柄上下。

但得以流传到今日的“军人魂”则百不存一,甚至千不存一。在少数博物馆里(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台湾“国军历史文物陈列馆”)及零星收藏者的手上,或有散见。而这类短剑中,最具研究与收藏价值、即带各种铭文的剑数,以笔者的估计,存世量则仅数百,决不过千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的兴勃亡忽,原因固多,而留存稀少则主因一条:其与生俱来的“反动性”。国民党军队的性质,及此剑身上普遍镌刻的“蒋中正赠”、“成功成仁”字样等等,注定了其在新中国的命运。建国以来,镇反运动的浩大声势,大抓阶级斗争的“为纲”国情,警惕蒋帮“反攻大陆”的高压气候,更加之“史无前例”的文化大革命,对于这一反动的象征变天的标准器物,无疑是劫数般毁灭性的打击。恰又因了这般短剑,仅可标志身份,并无实战价值,刺刀尚能入战利品,此物则一无所用,除了充反面教员,断无其存在道理。可以想象,光是1958年大炼钢铁那阵,此刃正当其时,大都化作了炉中铁水,转作他物了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的起源与兴亡

    “军人魂”发端于何时?换句话问:最早的“中正剑”是哪一“期”?

    民间最流行的根深蒂固的一种说法:“军人魂”由黄埔军校肇兴,但凡毕业生均获短剑一柄,那么从有第一期毕业学生,就有该剑。今大量的伪剑,因了盲目攀附这一“根据”,大锻其“校长蒋中正赐”,还鼓捣出“学生胡宗南佩”等物,不一而足。

到底何时有其“军人魂”?笔者以经年的研究心得认定:“军人魂”短剑,发端于距“黄埔建军”9年后的1933年;其发祥地,是在江西的庐山。

    19335月,蒋介石为“剿共”惨败,认定国民党军是一支“丧失革命精神”的“野蛮军队”,在专为成立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”督师“剿共”之际,将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重新编配,组成“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”。此北路军部队,全数为蒋介石嫡系,亦即所谓“中央军”。为“培养学员的新精神”(蒋介石语),“剿灭”红军和共产党,又“特设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”。这就是闻名的庐山军官训练团。当年718日至918日,该训练团连续举办三期,训练北路军军官及陆大学员等共7598人。第一期学员毕业之际,“颁发军人魂短剑1835把”。第二期学员毕业之际,“颁发军人魂短剑2504把”。第三期学员毕业之际,“颁发军人魂短剑3564把”。

    这,就是最早的那批“军人魂”。

    如此认定,根据何在?

    首先,“军人魂”这个名号,最早见诸于此际的庐山。蒋介石在《军官训练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》训词中,开宗明义:这次训练“其唯一的目的,是要先寻着我们军人的灵魂,再来挽回我们整个国家的灵魂!”此话的针对性在于:这些嫡系军官上山之前,普遍“觉得长期的剿匪,感受生活的痛苦和找不着出路的疑问”,惧怕红军的心理非常严重,被蒋介石、陈诚(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团长)斥之为“简直没有灵魂”;而调集数千军官受训,就是要使他们“恢复军人灵魂“。当时在训练团团址海会寺,寺前约两百米处,还专门建造了一座木牌坊,是为军训团的辕门,高悬蒋介石手书“军人魂”三个大字,令人望而心惊。可见,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办团宗旨,就是所谓“军人魂”。而“军人魂”短剑,即是这一主旨的衍生物。该剑甫一面世,其身上就镌着两行蝇头小字:“军人魂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纪念”。陈诚在向受训弟子们颁发“军人魂”短剑时,亦首次阐明其用途:“这把剑是给大家为主义奋斗,与敌人肉博到最后的时候,做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志士所用”(《毕业学员应有的认识》)。

其二,庐山剑从形制上看,制作比较粗劣,工艺比较稚拙,并且脱胎于刺刀的痕迹明显,尚处于“混沌状态”。这是该剑处发端之际的实物外观上的重要根据。庐山剑的铸造特点,明显表现为“仓促之作”,刀鞘就是基本沿用枪刺鞘,刀身扁平无血槽,刀柄多为厚电木缀铜钉,与挡手连铸,这些都与后来的主流路数的“军人魂”,相去甚远。并且1934年后,再无此类“军人魂”形制出现,此亦为早期剑辨识的重要特征。

    其三,蒋介石侍卫居亦侨先生在《跟随蒋介石十二年》一书中提到:“蒋介石是个现代军人,他的穿戴是以武装为主的。在创办黄埔军校时,穿的是灰色布军装;在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任总司令时,他改穿黄色或灰色毛呢服装;在南昌行营期间和庐山训练团成立后,他穿草绿色毛呢军服,并且佩戴‘军人魂’短剑”。十分明确:重视“武装”且授人以剑的蒋介石氏自己始佩其剑,是在1933年之后,此亦为“庐山说”的有力根据。

    本人集剑有年,藏“军人魂”短剑凡百八十余柄,过眼之剑则倍之,搜求上下,从未见过1933年前的此种短剑。就以黄埔军校所颁之剑来说,于“军人魂”出现后的1934年毕业的黄埔九期生以后始见有剑留存于今并入某囊中。而1933年前的黄埔毕业生当以万数计,却均未见其剑。即是说,这万数人如若有剑而无孑遗,也是势不可能。

    十载景观:佩剑之风漫“国军”

    继庐山剑、黄埔剑的发端滥觞之后,“军人魂”短剑开始成为国民党军正式列装的物件。19351945年的十年间,是“军人魂”的“黄金时代”,各类短剑呈泛滥之态大行于市,佩剑之风漫卷“国军”。

    19351936年,随着“国军”军官定制佩剑,各种“颁剑”亦风靡国中。各实力派人物多有动作,蒋系势力下的东南及中南一带尤为盛行。各系统、各部门、各机构,武将自不待言,文官亦有凑趣,以至童子军之属,各色人等尝以颁剑为时髦之举。军队的部队长如师旅长,似都有颁剑之权,最小的见至保安团长。此际的剑事呈乱哄哄的繁荣,乃一时之洋洋乎大观。至抗战胜利,伴随着美式服装的出现,“军人魂”短剑运数告尽,基本寿终正寝。

    19458月,“军人魂”在行将消亡之际,大大地风光了一把,且为该剑的退出历史舞台,行了一个可称体面的谢幕礼。这就是在抗战胜利之际,在芷江,在南京,及在各战略区之择要地,于日使洽降、对日受降之刻,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,个个身佩璨亮的“军人魂”短剑,接受“皇军”降将奉上的战刀和投降书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由“剿共戡乱”始,以对日受降终,这是历史的不意安排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的形制与品类

    说到“军人魂”的品类特色,又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。

    《陆军服制条例》对“军人魂”短剑的规格,是有明确框定的。

    “全长三十九公分,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,护手厚三公厘,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,剑柄宽三公分,鞘口宽三公分,尾宽二公分二公厘;剑柄用玳瑁制,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上镌梅花纹,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,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,鞘身为魄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平镌花纹,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,鞘尾包铜长六公分,剑刃长二十六公分,剑柄与剑鞘相连接处置弹簧开关一。”

    上述即为标准的“军人魂”款式,乃正规的军官列装式。

    从“军人魂”的门类上,大致可分以下三种。

一是军官制式佩剑。即“三朵梅花”型。这是循《条例》所制的服饰要求之物,为标准制式,生产大量,也是今日留存最多的品种。从其所含的信息量和收藏价值看,又是最为“大路”的货色,且大部乃粗劣之作(而最精良者往往亦出于此类)。博物馆所藏的,亦之多是这一类型。

二是黄埔剑(原则上还应包括各军事院校、战干团佩剑),是为“天子门生”佩剑。这类短剑我打“校长蒋中正赠”名号,为“军人魂”正流,颁授量颇巨,其铸造比较正规,源流亦比较明晰。此剑在抗战之前颁授量甚小(黄埔正式学生自第八期起至十三期,每期公在千数上下),至抗战军兴,大办分校,人数激增,故现留存的黄埔剑,多为十四至十九期(尤以十六、十七、十八期为多),十四期前和十九期后则均十分罕见。黄埔本校所颁剑的特点,是剑身不打佩者姓名,只有编号,而分校剑则不少可见剑主之名,使得“魂”的意念顿生,身价亦陡显贵重。

    三是所谓“亚中正剑”。这是最不可测的一类。大者各派系巨擘,小如某保安团长,从中央到县属,者可见其身形。这一类短剑光怪陆离,既难以提起,更无法道数。还有一种当时的伪剑,为私商铸造售卖,不在话下。

    “军人魂”的铸造工艺特点,也是殊为奇特。仅从材质上讲,有铜有铁有金银,有玳瑁紫檀赛璐珞鲛鱼皮甚至很粗劣的竹木。比如据史载,军统巨头戴笠的佩剑,饰件就是纯金的。从铭文看,同样五花八门,有题赠,有名号,有勉语,甚至还有诗词……

    总之,“军人魂”短剑整体呈现出的特点,是路数杂陈、品类繁多、高下参差,扑朔迷离。这正是国民党军自身特点的集中反映:当年的“国军”是一支装备窳劣、又从未真正统一过的军队。“军人魂”的杂陈现象,又是与当时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、灾难深重的民族背景、四分五裂的内部政治基础,是对应一致的。

 




 

 

我们拥有本网所有图片和参考材料的版权,本网站所有图片和参考材料没有我们的许可不能复制,而经许可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。 注;电子邮件地址:kenyung@126.com